黃碩評論:大學生參與授課,和中小學生一起成長
時間:2022-01-13 10:24:16 | 作者:愛科技網 | 點擊: 97 次
【黃碩評論】
作者:黃碩(“黃碩評論”新媒體創始人,資深媒體人、評論員)
“黃碩評論”新媒體創始人,資深媒體人、評論員黃碩。(資料圖片)
據錢江晚報·小時新聞報道,杭州市勇進實驗學校本學期每周一下午社團拓展課,全部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四保研生授課。事實上,這門叫作《科技創新與電子科普》的課程,也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的學生正在修的一門課?!白尨髮W生邊上課邊學習提升?!?“杭電”通信學院的翟彥蓉老師這么介紹。(2022年1月11日 《錢江晚報》)
以上這種課堂教學以高校的大學生為課程的輸出者,這樣做的出發點在于拉近大學生與社會的距離,促進大學生與外界的交流和知識融通。大學四年大部分時間是知識的獲取,在大學四年級時,參與相關課程的授課,促成知識的產出,可理解為大學生貢獻其四年來所學以回饋社會的方式之一。
筆者覺得,課程的設置幫助高校學生提升所學知識的運用水平,學與教之間的角色轉換,把大學教育的邊際從高校課堂延展到了校外。該類型的教學合作提供給大學生知識鞏固、內化的契機,間接地把學到的知識進一步升華,轉化為內在的知識儲備,以備未來之用。
據了解,杭州市勇進實驗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。該校學生在他們的年齡段開始了解科技領域,開闊眼界,正是時候。大學生在與初中或小學階段學生互動中,通過答問環節,發現中小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,結合所學,積累創新的動能。拓展課起到拓展中小學生知識面的作用,充實教育內容,互通的課堂成為不同教育階段學校間的連接點。
拓展課是對大學生的一種鍛煉,需要腦力激蕩。大學生的特質體現在相對成熟和意志力,中小學生則活潑好動且好奇心強。出于好奇,中小學生可能問各式各樣的問題。對于大學生而言,從授課過程中得到創意的啟發,創新的靈感可能就在其中。
給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講什么,用什么方法及形式講,如何圍繞科技創新等話題來吸引中小學生并開啟他們的興趣,要看參與授課的大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。除了考驗對知識的掌握,還可增進口才方面的能力,為進入職場做鋪墊。
處于直接交流的場景里,此類良性互動一方面是授課,另一方面是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互動。知識面相對廣的大學生跟中小學生之間能夠不斷擦出智慧火花,令人期待。
高校學生參與中小學生的拓展課,課堂內容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興趣的培養有幫助,醞釀著未來人才的創新動能。發揮大學生專業方面的長處,激發中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,順勢而為,大學生跟中小學生分享知識的同時,也分享快樂,一起成長。
作者簡介:黃碩(HUANG Shuo),男,1986年7月生于中國北京,“黃碩評論”(Huang Shuo's Comments)新媒體創始人、評論員、資深媒體人、新媒體人、專欄作家和旅游美食達人。他在China Daily(《中國日報》)及其網站、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、Global Times(《環球時報》英文版)、《小康》雜志、China.org.cn(中國網)、紅網、華聲在線等媒體上發表時評文章,并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(CRI)China Drive和《七嘴八舌“趣”旅行》節目、甘肅衛視大型財經證券電視節目《交易日》以及“黃碩對談”(Huang Shuo's Talk)里,對熱點話題進行資訊分享與評論。
黃碩評論,傳播正能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