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科學家為5項專利打了8年官司 兩次審判均敗訴
時間:2022-01-13 14:15:33 | 作者:愛科技網 | 點擊: 125 次
留美博士彭朝暉在深圳成立公司,后經相關程序,將其研發試用的世界首個基因治療藥物“今又生”投放市場。2006年,一家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控股了彭朝暉的公司,并于2021年與彭朝暉就“今又生”相關技術專利權屬打起了官司。
官司經歷了8年,從深圳市中院的一審到廣東省高院的二審,兩次判決都認定彭朝暉敗訴。彭朝暉為此向廣東省高檢申請抗訴,省高檢依法定程序提請最高檢抗訴,最高檢審結后向最高法抗訴,認為原審判決的認定缺乏證據證明,裁定中止原判執行,指令廣東省高院再審。近期該案將開庭。
北京市海潤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肖東表示,經最高檢抗訴、最高法裁定再審的案件每年都相當少,這些案件多為民事、刑事案件。而知識產權案打到“兩高”,又同時是5個案件一起的,彭朝暉與公司的專利權糾紛案為首次。
“該案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國的典型案例,對該案的依法再審和判決,顯示了中國司法系統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。中國真正的創新藥有4—5個,‘今又生’算是知名的,而且有自主知識產權保護,在中國罕見,所以該案的依法判決意義非同一般。”王律師認為。
研發出世界首個基因治療藥物
20年來,彭朝暉一直從事基因治療的研究、開發和產業化工作。1998年1月,彭朝暉回國后,在南山區成立了深圳市賽百諾公司基因技術有限公司(簡稱賽百諾公司)。10年后,他沒想到公司會成為自己的“敵人”。
2003年,世界上首個基因治療藥物“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”(注冊商標名:今又生/Gendicine)的新藥證書頒發后,彭朝暉成為央視、新華社、《科學》、《時代周刊》、《福布斯》等國內外權威媒體關注的科學界紅人,深圳媒體也將其認定為城市創業代表。
為此,彭朝暉先后獲得200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,2005年“國際腫瘤基因治療學會(ISCGT)”基因治療成就獎,2006年美國加州眾議院生物科學杰出成就獎,2006年新加坡總統頒發的環球企都創新獎等。
據不完全統計,“今又生”已治療了50余種來自世界26個國家不同種族的腫瘤患者,證明安全有效。全國政協副主席、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在第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上的報告(2021年)中,將“今又生”稱為國家生物高技術創新的典型。
在公司初創階段,彭朝暉是6個專利的申請人和權屬人,其中一個涉及生產工藝的專利評估價為4300萬元人民幣,以實際作價1994萬元,于2003年已變更到賽百諾公司名下。
融資后控股權變更專利權屬起爭議
彭朝暉回憶,科研成果開始產業化之后,市場拓展、廠房擴建、人才引進、深入研發等投入驟增,賽百諾公司資金緊張,為此,彭朝暉開始四處融資。
2006年10月,賽百諾公司董事會決議,同意湖北同濟奔達鄂北制藥公司(簡稱奔達公司)收購賽百諾公司兩個法人股東57.57%的股權,由此成為控股股東。
奔達公司主要做一些原料藥、維生素,計劃在美國場外柜臺交易系統(OTCBB)買殼上市,控股賽百諾公司后,其在美國證券市場注入高科技的概念,股價提振,而這也一解賽百諾公司燃眉之急,符合其國際化發展方向。彭朝暉稱,當時充滿憧憬。
但“蜜月期”不長,雙方在管理和融資等問題上出現分歧,尤其在四次融資中,因大股東奔達公司不放棄控股權而失敗。
在2007年,奔達公司徐衛等人要求彭朝暉將專利無條件、無償地放到賽百諾公司,被彭朝暉一口拒絕,“我說董事會有決議,要通過協商,專利肯定是要放到公司的,但是得經過評估,在評估的基礎上再協商一個數額”。
2021年6月11日,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吊銷賽百諾公司的GMP證書,這家科技公司中的科學家與投資者之間的矛盾白熱化。
2021年8月,賽百諾公司的控制人啟動法律程序,起訴彭朝暉等人,認為彭朝暉等人的5項中國發明專利和3項國際發明專利(已在36個國家授權)屬于職務發明。彭朝暉等人在深圳中院、省高院皆敗訴。后向省高檢申請監督,經最高檢向最高法抗訴,該案又被裁定發回省高院再審。
27日上午,記者聯系上奔達公司總裁徐衛,但其拒絕接受記者的采訪。
焦點
“發明專利”究竟歸誰
記者了解到,此案專利爭奪對象名為“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”的技術及相關成果,專利證書上記載的發明人依然為彭朝暉及其學生張曉志。徐衛等人希望將該專利權變更登記到賽百諾公司名下。
- 上一篇:本網評論 |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
- 下一篇:新華國際時評:扯下美國“謊言帝國”的面具